投資者現在質疑該銀行是否對不斷上漲的價格完全掌控。

這是一個令人憂心的數字。通脹不僅固執,也不會消退。根據最新數據,它停滯不前。這些數字現在應該在下降,而在美國和德國等其他國家確實如此。
早上7點我的收件箱被各種立即反應塞滿,從「不幸到「具有挑戰性」再到「災難」。
在過去的18個月中,英格蘭銀行行長告訴BBC,工人不應該索要過高的工資上漲,公司也不應該過度提高價格。
然而,核心通脹率,即衡量基本和持續的通脹壓力的指標,正上升,而在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則在下降。優雅的要求並沒有起作用。
城市經濟學家凱倫·沃德是財政大臣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她回應說英格蘭銀行必須「創造一場衰退,部分是為了「從一開始阻止」工資上漲,進而推高價格,並再次推高工資。
她告訴BBC的《今日》節目:「只有當公司對未來感到不安時,他們才會想到『嗯,也許我不會提高價格』,或者當員工對自己的工作稍微不太有信心時,他們會想『哦,我不會向老闆爭取更高的薪水』。
她公然說出了財政部不能公開說出但在多次訪談中隱含的內容-人們必須感受到利率上升的痛苦才能奏效。財政大臣再次表示將支持英格蘭銀行的決策-明確表達他對進一步加息的支持。但在明年底舉行選舉之前,有掌控著經濟下滑並保持適當距離的希望現在看來充滿困難。
但這不僅僅關乎本周的具體決策,還關乎未來兩年利率走勢。市場相當公開地對英格蘭銀行對通脹走向是否完全掌控提出了質疑。金融市場和銀行實際上正在推高固定期限的抵押貸款利率,而不等待英格蘭銀行的實際決策。
但不光是在具體決策上不利的國際比較,還表明政府無法將一切都歸咎於「全球因素。烏克蘭戰爭之後,歐洲大陸特別受到能源價格飆升的影響,全球其他地區受到食品價格的影響,而美國則受到勞工短缺的困擾。英國仍然遭受著這三種因素的綜合打擊。
而政府在脫歐後針對貿易和勞工的政策可能減輕了之前能使通脹迅速下降的競爭壓力。
周三的數字顯示,通脹和經濟衰退之間已經越來越難以把握平衡。這可能需要不僅僅是英格蘭銀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