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利率將從4.5%上升至4.75%,以抑制不斷攀升的價格。
英格蘭銀行預計將連續第13次提高利率,以應對上漲的價格。
周三的官方數據顯示,五月通脹率(價格上漲的年度率)為8.7%。
這使得英格蘭銀行很有可能宣布將基準利率從4.5%上調。
盡管對於其有效性存在爭議,但利率仍然是降低通脹的主要工具。
分析師表示,最有可能將利率提高到4.75%,但將利率提高到5%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盡管有一位經濟學家表示,這樣的增加可能意味著英格蘭銀行“完全失去了對通脹的控制”。
這樣的變化將對一些業主造成進一步痛苦,但對存款者可能有好處。
由於生活成本飛漲,英格蘭銀行的基準利率已經達到了大約15年來的最高水平。
理論上說,提高利率會使借貸變得更加昂貴,這意味著人們的消費能力降低,進而降低需求,從而緩解價格上漲。
預計在本周四的英國夏令時間中午12:00,在英格蘭銀行金融政策委員會的會議上確認進一步的利率上漲,該委員會獨立於政府作出決定。
英格蘭銀行前貨幣政策副總裁查理·賓爵士在接受BBC的“今日”節目採訪時表示,如果他在該委員會上,他可能會投票支持0.5%的加息。
他說:“自上次會議以來的消息在通脹方面是明確的壞消息。” “你已經看到了兩次糟糕的通脹數據,而且勞動力市場數據顯示的薪資增長比他們預期的要強大得多——將所有這些放在一起,這就是一個相當明確的信號,需要進一步加息。”
查理爵士表示,英格蘭銀行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否希望今天採取“大步伐”還是“小步伐”,但可能表示將來會有更多的加息。
投資管理公司Abrdn的投資總監盧克·希克摩爾告訴BBC說,0.5%的加息有“很大風險”,但他補充說,如果英格蘭銀行這樣做的話,“可能會給市場發出錯誤的信息,即它完全失去了對通脹的控制”。
根據預測,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在宣布決定後不久將發表一場演講,他將再次承諾在今年年底將通脹降至一半,并表示他“對確保你賺的錢保持其價值負有深深的道義責任”。
據預計,他將在英國東南部舉行的一個商業活動上告訴與會者,他“完全有信心,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能夠實現目標。
工黨財政事務發言人雷切爾·里夫斯在利率決定公布前對政府對抵押貸款升息對人們的影響提出了批評。
她說:“保守黨不應該為了爵位和派對而爭吵,並排除在證券市場上採取任何對抗抵押貸款的行動,他們應該承擔起責任,立即採取行動。”
英國國家統計局周三表示,通脹率與上個月相比未變,仍為8.7%。
這一令人意外的數字是由航班票價和二手車價格上漲推動的,但超市食品價格也持續快速上漲。
所謂的“核心”通脹,剔除了直接能源和食品價格以及酒精和煙草價格等波動因素,上個月的增長速度是31年來最快的。
經濟學家表示,這使得英國在通脹下降的其他國家,如美國和德國,顯得與眾不同。
大臣杰里米·亨特似乎支持進一步加息,他表示,將不“猶豫不決地支持英格蘭銀行將通脹擠出我們的經濟”的舉措。
政府的目標是將通脹率在年底降低到5%。英格蘭銀行的官方長期目標是2%。
來自Charles Stanley投資公司的羅布·摩根表示:“讓通脹鬼重新進入瓶子里對英格蘭銀行來說是困難的。
“隨著價格動能繼續超出預期,與此同時薪資數據強勢上漲,英格蘭銀行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提高利率。”
利率上升會使一系列貸款變得更加昂貴。超過140萬名持有跟踪利率和浮動利率貸款的人通常會立即看到他們的月付款增加。
如果英格蘭銀行將利率從4.5%上調到4.75%,那些持有典型跟踪利率貸款的人每月將多支付約24英鎊。那些持有標準浮動利率貸款的人將面臨15英鎊的上漲。
在上一次近期的利率上升之後,這還不包括其他增加的部分。與2021年12月之前相比,平均每月支付進行跟踪貸款的客戶將多支付約441英鎊,而變動利率貸款持有人將多支付約282英鎊。
如果利率上升到5%,那些持有典型跟踪利率貸款的人每月將多支付約47英鎊。那些持有標準浮動利率貸款的人將面臨30英鎊的上漲。
有80%的抵押貸款客戶持有固定利率的抵押貸款。他們的月付款可能不會立即改變,但購房者或任何尋求再融資的人在轉為新貸款時將面臨付款大幅上升的情況。
所謂的“抵押貸款彈藥庫”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一份由政治獨立的以經濟為中心的智庫——財政研究所表示,利率上升可能導致超過140萬名抵押貸款持有人的可支配收入下降超過20%。
租戶也能感受到影響。财政研究所表示:“目前我們看到租金上漲,部分原因可能是高利率對房東的借貸成本造成的影響。”
根據英國房地產門戶網站Zoopla提供的獨家數據,英國的租金在近兩年內增長速度快於工資。
與此同時,存款者應該從利率上升中受益,但國會財政事務委員會的議員批評銀行和建築協會沒有完全將利率上升的好處傳遞給忠實的即時存款人。
注册我们的英国晨间通讯,并通过电子邮件获取BBC新闻。
-
电邮:haveyoursay@bbc.co.uk
-
WhatsApp:+44 7756 165803
-
推特:@BBC_HaveYourSay
-
请阅读我们的条款和条件和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