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現在在質疑銀行是否對飆升的價格完全掌控。

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數字。通脹不僅頑固,也不容易解決。根據最新數據,它僵住了。這些數字現在應該在下降,而在其他國家如美國和德國則在下降。
早上7點時,我的收件箱充斥著立即反應,從「不幸到「具有挑戰性」再到「災難」各種評價不一。
在過去的18個月中,英格蘭銀行行長告訴BBC,工人們不應該要求過高的加薪,企業也不應該過度提高價格。
然而,核心通脹率,即去除月度波動性的基礎和持續通脹壓力的衡量標準,即使在其他主要經濟體中下降,也在上升。儘管有禮貌的要求並沒有起作用。
市內一位受人尊敬的城市經濟學家卡倫·沃德(Karen Ward)對英國財政大臣的顧問委員會表示,英國銀行“必須營造經濟衰退”,部分原因是“遏制”工資上升並推升通脹,然後再次推升工資的惡性循環。
她告訴BBC的“今日”節目:“只有當公司對未來感到不安時,他們才會想‘也許我不會提高價格’,或者工人在對自己的工作不那麼有信心時想‘噢,我不會向老板要求更高薪水’。”她公開說出了財政部不能公開說出的話,但在多次訪談中已經暗示了這一點-人們必須感受到痛苦才能使利率上升起作用。大臣再次表示他將支持英國銀行的決定-明確表示他支持進一步加息。但希望在明年底選舉之前有一個有控制的經濟衰退局面的希望,現在看來是困難的。
但這不僅僅關乎星期四的具體決定,還關乎未來兩年的利率路線。市場相當公開地質疑英國銀行是否完全掌握通脹的走勢。金融市場和銀行事實上正在推高固定期限的按揭利率,而不必等待英國銀行的實際決定。
但不光是具體決定,國際比較的不利也顯示了政府如何不能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全球因素”。歐洲大陸在烏克蘭戰爭後受到能源價格飆升的打擊,世界其他地區受到食品價格的影響,而美國則受到勞工短缺的困擾。英國仍然受到這三個因素的影響。
並且英國政府在脫歐後的貿易和工人政策可能減輕了以往會迅速降低通脹的競爭壓力。
周三的數字顯示,通脹和經濟衰退之間本已棘手的平衡行為正在變得更糟。可能需要不僅僅是英國銀行來承擔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