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澳大利亞:相互需要的敵友關係

1 minute

澳洲的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本週末前往北京,這是七年來的首次訪問。

中國和澳大利亞證明了政府不喜歡對方也能做生意。 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斯抵達中國時,他將成為七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澳大利亞總理。 他的三天訪問來在兩國關係急劇惡化之際─以及堪培拉與華盛頓之間的軍事關係日益緊張。 近年來,澳大利亞和中國相互指責對方侵犯人權和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兩國公眾對對方的看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負面。 但是就貿易而言,他們不能放棄對方。在兩國貿易關係在2020年達到巔峰時,澳大利亞將近一半的出口都銷往中國。 相比之下,大約在同一時間,約9%的美國出口和僅有5%的英國出口銷往中國。 這種影響力可以成為政府表達觀點的有力工具,這正是2020年澳大利亞呼籲獨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時所發生的事情。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堪培拉分校的經濟學家珍·高利(Jane Golley)表示:“那對中國政府來說非常令人沮喪。” “之後,這裡的中國大使發表了一篇演講,暗示一些澳大利亞產業可能因此而受損。” 果不其然,中國對澳大利亞價值約200億英鎊(164億英鎊)的商品實施了一系列關稅和限制措施。受到影響的產品包括大麥、牛肉、葡萄酒、煤炭、木材和龍蝦等眾多商品。 高利教授補充道:“基本上,中國政府在傳遞一個信息,他們對澳大利亞政府不滿,決定使用經濟壓力來表達這一點。” 當時,來自重要貿易夥伴的如此強硬舉措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驚喜。此後,中國已經解除了許多限制。 取消關稅的決定,部分得益於新上任的澳大利亞政府的轉變態度。 在去年在巴厘島舉行的G20峰會上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後不久,阿爾巴尼斯說:“無論何時我們進行對話並能夠進行建設性和尊重的交流,我們都會更好。” 他提醒澳大利亞人,與中國的貿易價值超過與日本、美國和南韓的總和。顯然,改善他所稱的“兩個高度互補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將成為他的政府的優先事項。 中國所謂的經濟壓力是否成功還是成疑。澳大利亞在多個方面對北京持開放批評態度,但毫無疑問,由於中國的貿易限制,澳大利亞的企業和工人受到了打擊。 高利教授說:“我們無法沒有他們,基本上來說。” “我認為阿爾巴尼斯政府明確決定,我們的經濟聯繫太重要了,不能犧牲,並致力於改善我們的外交。” 澳大利亞在利用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在自然資源方面。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的研究員本傑明·赫爾斯科維奇(Benjamin Herscovitch)表示:“中國和澳大利亞在經濟上存在深度相互依賴。” 通常情況下,中國一直且仍然高度依賴澳大利亞提供原材料以滿足其龐大且日益增長的經濟需求。 例如,大量的鐵礦石和液化天然氣都來自澳大利亞。順便說一句,這兩種商品都沒有受到中國的限制。 中國民眾可以不買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和龍蝦,但在能夠適當獲取製造鋼鐵或為其工廠提供動力所需的材料之前,北京知道它並不處於強硬提出對澳大利亞要求的有利位置。 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的貿易限制並未迫使堪培拉更加靠近北京,而是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赫爾斯科維奇先生表示:“中國政府開始意識到,其威脅性的經濟和外交手段正在將澳大利亞推向美國。” “北京決定取消貿易限制和正常化外交接觸的目的是將堪培拉拐走,遠離華盛頓。” 其中一個目標可能是獲得澳大利亞對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的支持。 這是注定失敗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的繼任者,當時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退出了該協定。到目前為止,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數個國家阻止了中國加入。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高利教授表示:“坦率地說,中國在世界上沒有太多朋友。” “我們曾經是一個,但現在不再是了。” “如果你考慮一下,與美國的盟友建立強大的經濟關係是有意義的。如果你愛挑剔,這給你一個機會在我們和華盛頓之間制造裂痕。” 考慮到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中國理所當然地不希望疏遠美國的盟友。 美國不僅試圖阻止中國獲得先進電腦芯片和綠色能源所需的關鍵礦物,它還對其盟友施加壓力採取同樣的做法。 例如,全球一半的鋰都在澳大利亞。中國企業希望獲得這些對於製造電動汽車至關重要的金屬,而在這方面中國目前是全球領先者。 根據高利教授的說法,澳大利亞和中國在氣候變化等需共同合作的問題上,有可能成為“競爭對手而不是合作夥伴”。 澳大利亞與美國的緊密政治和軍事聯繫意味著它將不可避免地站在超級大國鬥爭的一方。 但是,支持一個其經濟政策積極損害中國的國家只會讓兩國關係更加緊張,並可能使兩國回到起點。 高利教授說:“我不知道這還能持續多久。” “澳大利亞政府希望與中國建立一種關係,基本上,我們繼續像往常一樣向他們出口。” “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多元化,限制他們對我們的資本流入。對我來說,這聽起來像是我們想要揮霍機會又想保留自己的蛋糕。”

Previous Next